“电机测振” 是核心维护技术,而 “智能远程测温测振系统” 是实现该技术现代化的解决方案。
系统概述
智能远程测温测振系统 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状态监测系统。它通过在电机等旋转设备上安装无线传感器,实时采集振动和温度数据,并通过网络传输到云平台或本地服务器,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,实现对设备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控、准确诊断和预测性维护。
这套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依靠人工、手持设备定期巡检的方式,实现了运维的自动化、数字化和智能化。
系统组成部分
一个完整的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四个层级:
感知层
无线振动温度传感器: 这是系统的“神经末梢”。通常直接磁吸或粘贴在电机轴承座等关键测点上。
功能: 持续或按设定频率采集设备的振动速度/加速度/位移 和表面温度数据。
特点: 电池供电(寿命可达数年)、小型化、集成化。
传输层
网络协议: 负责将传感器数据无线传输到网关。常用协议包括:
LoRa: 传输距离远、功耗低,适合厂区范围大的场景。
NB-IoT / 4G/5G: 直接通过运营商网络传输,无需自建网关,覆盖范围广。
Wi-Fi / 蓝牙: 适用于小范围、有网络覆盖的场景。
网关: 接收区域内所有传感器的数据,并汇聚转发到云平台。
平台层
云平台或本地服务器: 这是系统的“大脑”。负责数据的存储、管理、分析和可视化。
核心功能:
数据存储: 海量历史数据存储,用于趋势分析。
状态监控: 以看板、列表、图表等形式实时展示所有设备的健康状况。
报警管理: 当振动或温度值超过预设阈值时,自动通过短信、微信、App推送等方式告警。
诊断分析: 提供频谱分析、波形分析、包络解调等专业工具,帮助工程师定位故障原因(如不平衡、不对中、轴承损坏、齿轮故障等)。
应用层
用户接口:
电脑Web端: 功能全面的管理后台,用于深度数据分析报告。
手机App/微信小程序: 便于管理人员和运维人员随时随地查看状态、接收报警、处理工单。
系统核心工作原理与价值
数据采集 -> 传感器以高频率采集原始的振动和温度信号。
无线传输 -> 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云端。
智能分析 -> 平台利用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:
趋势分析: 观察振动和温度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,缓慢恶化是设备劣化的明显标志。
阈值报警: 设定多级报警(如预警、告警、危险),实现分级管理。
故障诊断: 通过分析振动频谱,可以准确判断故障类型。
不平衡: 频谱中以1倍转频为主导。
不对中: 频谱中通常出现2倍转频的高成分。
轴承故障: 通过高频加速度包络解调技术,可以早期发现轴承的内圈、外圈、滚动体损伤。
松动: 会产生丰富的谐波。
决策支持 -> 系统生成报告和维修建议,指导维护工作。
相比传统方式的巨大优势
对比维度 传统人工巡检 智能远程测温测振系统 优势体现
及时性 按周/月巡检,可能错过故障萌芽 7x24小时 不间断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突发性故障,避免灾难性损坏
准确性 依赖个人经验,数据易遗漏、误判 数据客观、连续,分析基于算法和标准 诊断更准确,减少误判和漏判
效率 耗时耗力,尤其对大型、分散工厂 无人值守,自动完成所有测点数据采集 解放人力,降低人工成本,提高运维效率
维护模式 预防性维护(定期维修)或事后维修 预测性维护 变“按时维修”为“按需维修”,避免过度维修,延长设备寿命,减少非计划停机
安全性 需接触高温、高速旋转设备,有人身风险 远程非接触式监测 极大提升人员安全,特别适用于高危、不易接近的环境
数据价值 数据孤立,难以进行长期趋势分析 形成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库 为设备管理、优化升级、备件采购提供数据决策支持
典型应用场景
工业制造: 生产线上的风机、水泵、压缩机、机床主轴、传送带电机等。
冶金矿山: 破碎机、球磨机、轧机等大型、关键设备。
石油化工: 泵、压缩机、反应釜搅拌电机等(需防爆认证传感器)。
电力能源: 电厂给水泵、引风机、送风机、燃气轮机辅助设备。
水务环保: 污水提升泵、曝气风机等。
食品医药: 搅拌设备、灌装线电机等。




